除了汽车,王传福还在打造另一个比亚迪。文字|华商陶略段锐 2025年6月5日,德国最大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电厂在紧急情况下可为17万户家庭提供长达两小时的绿色电力,单次调峰产生的经济影响可达100万欧元。其背后是212,992块电池和总共64个电池站,全部由中国公司比亚迪制造。 【01 全球第三】咨询公司InfoLink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比亚迪储能全球新坐标。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储能电池单体出货量排名第五。 ▲来源:InfoLink 这一地位是由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率支撑的。比亚迪2022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仅为12.1GWh。 2023年,这一数字跃升至28.4GWh。到最后预计到2024年,比亚迪全球商业运营规模将超过75GWh,业务遍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增长势头直接体现在对全球标志性项目的收购上。 2025年2月,比亚迪拿下沙特阿拉伯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容量12.5GWh。三个月后,该公司签署了拉美地区最大的储能供货合同。在国外销量最高,并多次打破全国纪录。例如,2025年1月2日,比亚迪储能团队正式完成晋能大哈1200兆瓦时储能电池舱交付,让岱海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它也是唯一支撑全国最大“风、光、热、氢一体化”储能电站的电站。比亚迪储能总容量为300MW/120。我们提供192套0MWh 储能电池舱。从德国乡村到沙特阿拉伯沙漠、内蒙古五大湖畔,比亚迪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王传福提出了三大绿色梦想。这个想法是“利用太阳能、储能工厂和电动汽车,建立从能源捕获、储存到利用的完整生态链。” “太阳是最纯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我们从太阳获取能量,既环保又尊重子孙后代。然而太阳能受昼夜影响,不稳定,如何才能让这种间歇性电源更加稳定呢?既然我们和电池打交道,我们自然想到可以打造一个电池式储能电站,把太阳能发出的电储存在电池里。”如果国家发电量增加10%,就不需要进口石油了。太阳能唯一的缺点就是要积极发展储能以供持续使用……”在王传福先生的理念下,比亚迪储能开始成长。【02先出国,后回国】2008年,比亚迪在平山成立能源科学研究所,进入太阳能产业,开始发展太阳能电站。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和发展储能业务。最初,比亚迪的储能探索基本集中在然而,一段时间后,王传福改变了储能的发展路径,决定先出国再回国,原因是当时国内项目“规模小、数量少”,且大多涉及科学论证和研究,导致业务进展缓慢,而海外的储能项目进展缓慢。icity存储市场已经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 2010年,比亚迪储能开始快速进军海外市场。次年,我们向美国出口了第一批集装箱储能产品。此后,我们进入了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市场越来越扩大,提供了更多的储能产品。它迅速成为多个市场的储能之王。例如,比亚迪是美国最早开发储能的公司之一,其在美国储能市场份额一度超过60%。在英国,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已从千瓦级备用电源拓展到为基站、太阳能光伏、风能等供电,再到并网供应,一度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2020年,国内储能发展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长期电力交易基本规则》颁布同年,首次明确储能企业作为电力市场成员的地位,呼吁国内储能规模化发展。在海外耕耘近10年的比亚迪储能,正在等待回归。同年8月,比亚迪宣布推出BYD Cube电网级储能产品,并以新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的开拓。 ▲比亚迪的电网级储能产品BYD Cube,先在国外练习赚钱,再回到国内,证明了王传福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如今国内储能蓬勃发展,比亚迪必将取得巨大成功。比亚迪Cube在12个月内已获得超过800MWh的订单,这也是近12年来国内市场的总装机容量。 【03领先战略】比亚迪在储能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王传福的长期坚持在磷酸铁锂技术的道路上,这曾经是一个逆主流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因为没有钱购买自动电池生产线,王传福带领团队将日式生产线拆解为手工流程,开发独特设备,用“小米加步枪”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镍电池。这段“无条件做”的经历形成了其对技术路径的独特理解和信心,也成为比亚迪在储能发展中最大的精神财富之一。 2005年,比亚迪开始研发磷酸铁锂技术。不需要稀有金属,成本低,热稳定性高,这对于寻求最大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储能系统非常重要。它有性。然而能量密度的竞争开始于电动电池领域,三元锂电池能量高出30%gy 密度,成为主流。比亚迪也针对这一情况推出了三元锂电池。 2019年,磷酸铁锂仅占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不过,即使只有一个季度,比亚迪仍在更加努力地研发和改进磷酸铁锂。王传福多次表示,磷酸铁锂即将走到尽头。 “我们始终希望让电池的发展回到正轨,发展到正确的轨道上,”他说。他们的坚持将在2020年开始开花结果。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将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50%,瞬间弥补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的不足。这一突破让比亚迪储能获得了更大的胜算。这也是基于比亚迪推出的级储能产品刀片电池。哦比亚迪魔方网络,将王传福强调的“安全”与“性能”结合起来,成本优势不断增强,订单量爆发式增长。此后,比亚迪储能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大订单,从英国的400MW/2400MWh项目到西班牙独立电力生产商的3GWh采购订单,均采用基于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最初是一项毫无前景的技术,最终成为了业务腾飞的支点。在王传福看来,这就是战略决策的价值:“只要路对了,距离并不可怕。”尽管业界对于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还存在争论,但在王传福看来,在储能方面答案已经很明确。他曾为2023年股东大会坚定定调:“最重要的是储能的首要任务是安全。储能站投资耗资数亿元,只要一个电芯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极大的资产损失。因此,在储能领域应优先考虑磷酸铁锂。然而,他仍然“偏执”,并认为“三元电池是错误的道路”。坚持技术路线只是王传福战略版图的一部分。另一个需要更多努力的基石是对“垂直整合”的痴迷。在汽车领域,这款车型已经家喻户晓。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自主研发IGBT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比亚迪实现了除玻璃、轮胎以外的全产业链自主研发,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具备这一能力的中国汽车企业。这种风格在储能业务上得到了完美复制。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不仅带来效率、成本和独立性的优势,而且更加敏捷,大力推动变革和创新。正如王楚曾在应届毕业生培训会上丹福所说:“过度专业化会扼杀创新,安静的时候还好,但到了转型、真正变革的时候,就让人措手不及。当行业发生变化时,高度的垂直整合才会带来真正的快速创新。”极片实验室分析显示,在储能领域,比亚迪已完成从供电侧、从电网侧到用户侧、从上游原材料到中间电芯、PCS(储能转换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以及下游系统集成的全场景产业覆盖,几乎构建了完整的储能产业链阵列。这种极端的垂直整合,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初始投资雄厚的资本和持续的资本,对成本、技术和供应链提供绝对的控制力,除了垂直整合形成宽阔的护城河、产生业务深度之外,比亚迪储能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业务板块之间的横向协同,以及更广泛、更高层次的绿色化。聚焦新能源,太阳能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在王传福看来并不只是独立的平行线。设计,更是一个可以紧密结合上下游的工业引擎,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种合作的底层逻辑首先是企业自身的兼容性。例如,太阳能、储能和有轨电车是太阳能发电、电力存储及其在有轨电车使用之间可联动的产业场景链。技术上具体来说,这些业务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尤其是储能和电动汽车。比亚迪有结合多项技术打造自己的“科技养殖池”,各大企业都能吃到很多“鱼”。这也是研发效率极高的秘诀之一。以储能和电动汽车为例,比亚迪内部解释称,储能系统的架构与电动汽车非常相似,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等核心部件本质上是相同的。模块化和高度集成的技术在空间极其有限的汽车领域得到了验证,可以与储能系统并行应用,从而显着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即使在制造方面,比亚迪也拥有先进的协作能力。比亚迪一直拥有良好的灵活更换产线的能力。一个很好的证明是,它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工厂流行期间。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福迪电池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汽车和储能电池组。这些都赋予了比亚迪在产业链控制、产业成本、效率乃至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超强竞争力,创造了独特的业务优势。 【04终极战争】 目前,全世界都在卷入一场“从能源获取到储存和利用”的大战,并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除了王传福之外,还有一个人,埃隆·马斯克。也许主角们也有类似的想法。在王传福追求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的“绿色梦想”的同时,马斯克也借鉴了一系列跨越近二十年的行业谜题,勾勒出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之间几乎完全相同的能源关系。一个非常一致的蓝图将会改变将两者之间的战场从汽车变成了团体。目标是通过精益能源链接进行扩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能源需求(尤其是电力)的爆发和前景,为东西半球之间的全球竞争按下了加速按钮。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除中国阳光电源外,仅特斯拉领先比亚迪。新的战场,老对手。两个“疯子”再现了从汽车领域到储能领域的争斗。然而,虽然他们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但他们的能力却不同。马斯克信奉“硅谷逻辑”,主张技术颠覆。其储能杀手Megapack 3就像一块乐高积木,旨在通过5 MWh模块化设计实现最大部署和集成速度。王传福先生秉承“精心制造”原则,其新一代储能系统“浩瀚”为我们带来采用全球最大2710Ah电芯,用“大容量”将最小单位容量推向极致14.5MWh。 “通过高安全性降低成本并建立信任。” ▲比亚迪新一代储能产品“Varge”,来源:比亚迪的储能渠道之争直接说明了其影响范围。比亚迪依靠“成本+安全”组合,赢得了中东和拉美地区多个价格敏感、急需能源转型的城市;特斯拉坐稳钓鱼台,靠的是“品牌+效率”的护城河。特斯拉正在成为北美和欧洲高端电网服务的代名词,但它却是比亚迪的核心,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从拿地到投产,仅需9个月,价值相当于中国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的近40%。9月份,还针对中国市场改进了设计。在国内市场(非集中采购)为4.67GW/18.96GWh,比亚迪位居第一。在东西半球两大巨头的带领下,一场更广泛、更激烈的对抗预计将在王传福决定生产电动汽车的那一刻开始。梦想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最终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绿色梦想”。随着他的储能业务的发展,他不再只是在汽车行业取得成功。他作为人类未来能源景观的建设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人的标签变得更加明显。禁止在互联网上复制某些照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含图片)以及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和发布,网易号是一个提供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仅供参考。